米芾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主要作品有《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拜中岳命帖》等。 米芾书法,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米芾的作品既继承二王衣钵,又大大突破了二王完美得近乎封闭的审美框架,突破形式上以工稳秀美为追求的创作思想,将书法中有意思的美更一步放大。
米芾《致伯充尺牍》(翰牍九帖之七 又称《业镜帖》) 纸本 行草书 纵23.5厘米 横21.6厘米
米芾《致伯修老兄尺牍》 翰牍九帖之二 纸本 行草书 纵25.4厘米 横43.2厘米
米芾《中秋登海岱楼作诗帖》即为《中秋诗帖》(草书九帖之六、七) 纸本 草书纵25.2厘米 横36厘米
米芾《竹前槐后诗帖》,亦称《致希声吾英友尺牍》、《非才当剧帖》。行书。纸本。信札及七绝诗各一。约书于北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纵29.5厘米,横31.5厘米。 此帖充分体现了米芾书法的飘逸超迈、沉着痛快的风格特点。其用笔放纵,结构上则随体势而变化,纵横错落,灵活多变,左右呼应,上下相承,显出洒脱流畅的气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