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少斌 / 2018-03-25
★砚边碎语 河北省书法创作研究院书法论文
作者:郭少斌
我时而闻说“楷书是书法的基本功”,并强调说是重中之重。认为不从楷书入门,就学不好其他书体。
楷书是我国书法的五体之一,应该得到继承和弘扬。但我不能同意以上观点。更不能强调为重中之重。因为这样强调,既不符合实际,也会产生负面效应。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违背书法史实
我国书法字体大致分篆、隶、草、行、楷五体。每种书体的产生,不是未经演变而生生地硬造出来的,都要经过数百年的缓慢演变过程。从前代书体脱胎而来,这就必然存有前代书体的“基因”。
在五体书法字体中,按演变和法度完备的时间顺序看,其他四体均产生并完备于楷书之前,后代书体如何做前代的基本功呢?
称楷书是其他书体的基本功。就意味着其他书体的笔法是从楷书中脱胎来的,即带有楷书的“基因”。前代书体不可能从后代书体学习笔法。从点画形态上看,隶书,古草与章草己有了“永字八法”中所言的八法形态
从用笔方法上看,古草和章草中已有了“提按、方折、圆转”等笔法,而这时,楷书还尚未形成。称楷书是其他书体的基本功,显然不符合书法史的史实。
文中说“没有楷书做基本功,”就写不好其他书体。放下甲骨文、钟鼎文、石鼓文的当时的书者不谈,就从秦小篆说起,写小篆书家秦朝李斯等和书写古隶的先贤大师们跟本不知楷书为何物,可他们的笔墨功力有谁说因为没有楷书作基本功而居于有楷书基本功的后人之下?
草书产生于篆书向隶书演变的同时,隶书形成后,在隶书的演变过程中草书继续演化,行成了古草、章草、今草(小草)和狂草(大草)。汉张芝时代草书已成熟,他本人已经有了草圣之名,而楷书尚未成熟,张芝没有过硬的,规范的楷书基本功,但仍被后人推崇为草圣。
二、违背技法规律。
这从技法规律上是讲不通的。唐人孙过庭云:“……真不通草(楷书也称为真书”,又云:“……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可见用笔方法有根本不同,又云写草书时要“忘怀楷则”,可见写楷书的法则与草书不同。
楷书用笔讲究“藏头护尾、中锋行笔”,这不是楷书的发明,而是存留了篆隶书的“基因”。楷书理论沿用了篆隶的理论,如“藏头护尾”、“中锋行笔”是写篆书与隶书的理论和技法。
楷书从产生到法则完备历经近千年(到唐代才法度完备),在楷书法度尚不完备之前,草书、行书早已形成并出现了名家。如章草名家三国的皇象,晋代索靖等。汉代草圣张芝和杜度、崔瑗等和行书大家如书圣王義之等。
三、带来负面影响
楷书到欧阳询时,最少己有36法,这36法巳将欧楷格式化,模板化了。差之毫厘,便不是原帖面目,毫厘不差,又如何出帖?另外,尤其是顿、挫,衄、蹲等笔法,违背其他书体的用笔原则。严重地限制了篆书、行草书的流暢性,如果在草书中带进楷书用笔习惯,就会给草书的使转形成障碍。影响草书的流暢感和行气。而如果篆书中用上了顿挫笔法,岂不成了笑话?
有人说,学书法要从唐楷入手,是为了练字的结构。我想说明的是,字的结构问题在小学阶段巳经解决(所以初高中就已经没有习字课了),中小学阶段的硬笔习字结构正是楷书结构。
当然,成年人学书法可以从楷书入门,认为楷书比较易学。其实,这是小看了楷书。应该说楷书是书法史上的高峰之一。唐楷又是楷书中的高峰。唐楷笔法极其复杂。对于完全沒有书法知识的人来说,写唐楷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虽然古人有“楷如站,行如走,草如跑”的说法,并说人不学站立,怎么能走?以此来说明楷书是基础。这样证明恰当吗?难道人从生下来到会走路,之间第一个学会的就是站吗?从生下来后,要不要先学会翻身,再学会爬,再学会坐,而后才能会站立。如果把楷书比喻为站的话,篆隶阶段就翻身,爬,坐的阶段。以上各种比喻有逻辑上的合理性,但不具备唯一正确性。事实证明,从哪一种书体入门学习都有成功者,甚或还有大家。网上流传着9岁儿童飙狂草的视频。还附有“……令成人书家汗颜……”的注解文字。这些事实进一步说明并非只有楷书才是书法的基本功,也说明学书法也不是非从楷书入门不可。因为对于成人而言,结构已经不是问题了,再说,各种书体都有自己的结构特点,篆隶书的结构与楷书有很大差异,行草书有自己的笔法系统,如“圆转”笔法就不属于楷书的笔法系统。学楷书结构,解决不了其他书体的结构问题。持“楷书是其他书体的基础”这一观点,会限制学书人的思路、视野和学书途径等。成人学书,换个书体入门也许更好。我认为,对于创作而言,五种书体的功夫,都是书家创作的基本功。
四、楷书很美、很重要,应该学好
楷书虽然不是其他书体的基本功,学书法也不必非从楷书入门不可。但是楷书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唐楷是楷书的一座高峰,至今未能超越。楷书有千余年的实用史,使其具有了广泛的群众审美基础,楷书很容易被群众接受。楷书是书法五体之一,应该得到认真地继承和弘扬。我们说楷书不是其他书体的基本功,丝豪不否认楷书的价值和重要性。
注:转载请勿改动,摘句引用请注明出处。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商家入驻| 帮助中心| 留言板| ICP备案证书号:京ICP备17028324号-1
© 2005-2024 墨缘斋文化官网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
墨缘斋(北京)国际文化交流发展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新发地潘家庙56号
经营性许可证编号: 京B2-20180603 艺术品经营单位备案编号 :京丰艺(2018)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