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鲜于枢草书《石鼓歌》欣赏


鲜于枢的行草书法特别为书友所喜欢,尤其是其草书甚至被认为优于赵子昂,观之酣畅淋漓,如饮甘霖!接下来一起欣赏鲜于枢草书《石鼓歌》。

鲜于枢(1246-1302年),字伯机,号困学山民、直寄老人,晚年营室名"困学之斋"。鲜于枢善诗文,工书画,其书法尤善行草书,笔力遒健、奇态横生。著有《困学斋杂录》《困学斋诗集》。与赵孟頫同被誉为元代书坛"巨擘",并称"二妙""二杰"。


鲜于枢的传世书法作品约有四十件,多为行草书,且以墨迹为主。他的书法由唐人书法入手,再上溯东晋二王。他功力扎实,善悬腕作字,喜用狼毫,强调骨力。他的大字楷书雄逸健拔,圆润遒劲,气势磅礴而不失规矩。行书结体谨严,真力饱满,潇洒自然。草书学怀素并能自出新意,笔法纵肆,气魄恢宏。













《石鼓歌》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作品,鲜于枢所书该诗是在中国书法史上享有盛名的珍稀墨宝。据介绍,“石鼓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刻字文字,唐初出土,名声不著,韩愈作《石鼓歌》以彰显,推为国宝。
鲜于枢《石鼓歌》是元代书坛巨擘,对后世草书影响至深。其草书的《石鼓歌》用笔中锋直下,稍敛毫芒,圆劲丰润,浑雄朴茂而凝重,淋漓酣畅中蕴含着森严规矩。据了解,此卷不仅是墨宝巨珍,更是书家法帖。据介绍,鲜于枢写《石鼓歌》传世有两本,一部作于元大德五年,现存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其二为本卷,是鲜氏书艺成熟期的完美之作,其纸墨完洁,较“大都会本”的绝笔之作,更胜一筹。

  《草书韩愈石鼓歌》卷引首有罗廷琛所书“元鲜于伯机书石鼓歌真迹,岳雪楼藏”数字,从中可知,此卷曾经“岳雪楼”收藏过,即为清末大收藏家孔宙(字炽庭)收藏过,卷尾有清初“四大鉴藏家”之一曹溶所题写的跋语,曾经他收藏过,其身价倍增。其后又有孔宙的题跋,说明此卷经过清代二个大收藏家的收藏,其价更不虚传。孔宙的藏品经由他的儿子孔广镛、广陶编著的《岳雪楼书画录》五卷出版。广镛号怀民,其弟广陶字鸿昌,号少唐,广东南海人。清咸丰、同治(1851-1874)间人,其父宙编修,嗜好书画,收藏甚富。孔氏兄弟笃守家业,复增购不少,遂将家藏书画著录汇编成书,书前有咸丰十一年(1861)陈其锟叙和黎兆棠序。录自唐人写经,终于明末,按时代为序,共一百三十九件,所收作品中颇多历代名迹。此件即为其中重要藏品之一。

  鲜于枢墨写《石鼓歌》传世有两本,一部作于元大德五年(1301),现存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其二为本卷,乃鲜氏书艺成熟期的完美之作,其纸墨品相完洁,较“大都会本”的绝笔之作,更胜一筹。明书家、文学家陆深题跋言道:“石鼓文字奇也,韩此诗又奇,困学书此,力与之敌,又奇也。”如此评价可谓相当中肯。明清以来,此本流传有绪,上钤“鲜于”、“困学斋”印,明人陆深、曹溶、清人罗天池、孔广陶、胡璧城等十数家跋及钤印,并著录于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孔广陶《岳雪楼书画录》、《中国书法大成》第四册等六部书画汇编著作。

  1999年10月31日该卷现身于香港苏富比拍场,预估价为250万~300万港元,以684万港元成交;2004年6月26日再度由北京翰海推出,採估价待询,由人民币700万元起拍,最终以人民币4,620万元成交,打破了宋米芾《研山铭》手卷3300万元的中国书画第一高位的纪录,高居书法拍卖排行榜的首位。


韩愈的《石鼓歌》原文:
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

搜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
从臣才艺咸第一,拣选撰刻留山阿。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护烦呵。
公从何处得纸本,毫发尽备无差讹。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砍断生蛟鼍。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
金绳铁索锁钮壮。古鼎跃水龙腾梭。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遗羲娥。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古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
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得切磋。
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剜苔剔藓露节角,安置妥帖平不颇。
大厦深檐与覆盖,经历久远期无陀。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妍婀。
牧童敲火牛砺角,谁复著手为摩挲。日销月铄就埋没,六年西顾空吟哦。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鲜于枢(1246年-1302年),字伯机,号困学山民,寄直老人,赵孟頫齐名。祖籍金代德兴府(今张家口涿鹿县),生于汴梁(今河南开封)。《新元史》有传。


  据《鲜于府君墓志铭》记载,鲜于枢的高祖曾经做过官,祖父“读书通大义,不为科举业”。蒙古军队攻下德兴府后,携家南逃,走到居庸关被“盗”所杀,祖母带全家到处奔波,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年),又北上定居范阳(今河北涿州)。

鲜于枢的父亲从事办理运粮的差事。常年往返于中都、大都、汴梁以及扬州、杭州之间。鲜于枢少年时不断随父迁居。


  鲜于枢有北方人的慷慨、豪气,身材魁梧,胡须浓重,朋友们称其为“髯公”。同时期的诗人柳贯说他“面带河朔伟气,每酒酣骜放,吟诗作字奇态横生。其饮酒诸诗,尤旷达可喜;遇其得意往往为人诵之”。自负随意的性格,一开始就导致他与周围环境及上层当权者的种种冲突。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以后,鲜于枢先后辗转于汴梁、扬州、杭州、金华等地,担任一些中下级官职,很不顺利。常与上司争是非于公庭之间,一语不合,则拂袖而去,为百姓爱戴,称“我鲜于公”。曾三次去官或遭贬。37岁后定居杭州,于西湖虎林筑困学斋。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被授予太常寺典簿,未及到任,逝于钱塘,年仅57岁。


  由于一生官位都不高,常赋闲家中,鲜于枢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他除具书法专长外,更是一位文学家,写下了许多诗词。

他还能作曲,弹得一手好琴,而且精通文物鉴定。正因为有广泛的艺术修养,且将之融合到书法中,鲜于枢方成为书法大家。


  鲜于枢早岁学书法,未能如古人,偶于野外看见二人挽车泥淖中,顿有所悟。他写字时多用中锋回腕,笔墨淋淳酣畅,气势雄伟跌宕,酒酣作字奇态横生。他的功力很扎实,悬腕作字,笔力遒健。同时代的袁褒说:“困学老人善回腕,故其书圆劲,或者议其多用唐法,然与伯机相识凡十五,六年间,见其书日异,胜人间俗书也。”(《书林藻鉴》)书法家陈绎也曾说:“今代惟鲜于郎中善悬腕书,余问之,嗔目伸臂曰:胆!胆!胆!”鲜于枢与赵孟頫齐名,同被誉为元代书坛“巨擘”,并称“二妙”、“二杰”。赵孟頫对鲜于枢的书法十分推崇,曾说:“余与伯机同学草书,伯机过余远甚,极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机已矣,世乃称仆能书,所谓无佛出称尊尔。”虽为谦辞,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鲜于枢的书法成就。


  传世的鲜于枢墨迹有40多件,分楷书、行书、草书三大类,艺术成就以草书为最。代表作有《老子道德经卷上》、《苏轼海棠诗卷》、《韩愈进学解卷》、《论草书帖
》等。